
咨询热线:400-718-0021
相关链接
中和企略:抓不住这个核心因素,中小企业转型变革很难成功
- 发布时间:2021-04-26 12:10
- 访问量:
中和企略:抓不住这个核心因素,中小企业转型变革很难成功
【概要描述】面对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众多传统中小企业你追我赶举起转型的旗帜。但据相关研究统计,企业转型的失败率却高达70%。中小企业的转型为什么这么难?缺人才、缺资源、缺资金……,面对转型阵痛的企业家一言难尽、满腹苦水,身在局中却又难以超脱自拔。
- 发布时间:2021-04-26 12:10
- 访问量:
面对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众多传统中小企业你追我赶举起转型的旗帜。但据相关研究统计,企业转型的失败率却高达70%。中小企业的转型为什么这么难?缺人才、缺资源、缺资金……,面对转型阵痛的企业家一言难尽、满腹苦水,身在局中却又难以超脱自拔。
企业转型是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是企业重新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企业转型涉及业务、运营、管理多个层面的系统性、结构性、跨越性变革,因此企业转型往往是自上而下展开,以观念变革为牵引,驱动组织、流程、人员能力等一系列变革。
转型变革的特征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转型必然首先是企业家本人的转型,众多中小企业转型失败的首要因素是企业家未能首先实现自身的转型,抓不住企业家转型这个核心因素,中小企业的转型很难成功。正如曾带领IBM实现成功转型的前CEO罗睿兰所言:“不要尝试捍卫过去”。对企业家而言,改变别人和企业之前,首要的是要改变自己。
根据对众多中小企业的研究,中和企略认为,中小企业家必须通过如下几个方面的自我变革,实现对企业转型的成功引领。
一、从“管人做事”到“知人善任”
吸引人才、识别人才、任用人才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在转型中需要学习的第一课。大材小用,小材大用,知人不善任,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症结所在。因为企业家不能知人善任,致使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沙子”。企业创始人,气场都比别人强,也比较自信,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会无意识的反驳。因此,造成不善于处关系,在观点、思路上“忤逆”老板,能干事的人才,得不到重用,不得不遗憾而去,成为竞争对手的核心人员。相反,能力不足,但善于见风使舵、唯老板之命是从者,却深得老板赏识,身居要职。
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家盲目崇拜大企业,认为内部缺乏人才,抱着“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思想,高薪聘请外部人才。但殊不知带领中小企业转型所需要的人才和在大企业固有体系下任职的经理人所需要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才类型。因此结果往往是,“外来的和尚”由于没有带领企业系统转型的经验,以大企业的模式生搬硬套,或者“水土不服”,不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最终将企业引入了歧途。其实,中小企业并不一定缺乏人才,而是缺乏识别人才的“伯乐”和任用人才的胸怀。
二、从短期生意思维到长期价值思维
创业期的企业还没有脱离激烈竞争的生存困境,企业家低下头手头问题一大堆,抬起头感觉前途一片模糊。因此,这个阶段的企业以生意思维为主,企业家往往本着“快速赚钱”的思路,无暇打造高品质产品与服务。而处于转型期的企业家,则需从创造价值角度看待问题,回归客户价值视角,从产品、服务、体验、情感等多个维度思考客户价值的创造。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客户价值的创造和消费者获益。赚钱从来都不是商业的起点,赚钱是终点。价值思维就是要坚持长期主义,以“慢思维、深功夫”埋头深耕,甚至是牺牲眼前到手的利益,去换取未来更长远的利益。
三、从老板思维到机制思维
很多中小企业不是不重视管理,只是因为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往往习惯于插手具体事务,致使下属不敢决策、不敢管理,企业里制度很多,但却有“法”不依,挂在墙面上的多,但真正能够落实执行的少。有的企业家更是“一支笔,一言堂”,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无人负责,人浮于事。中小企业的要实现成功转型,企业家就要修炼个人心态,不该自己做的决策都不作决策,靠机制、靠制度、靠组织、规则去经营企业,由责任人按机制决策并承担结果,企业家只负责后援支持,或者鼓掌,或者离开。
企业家要从内心改变企业属于老板个人的思想,克服不敢授权、不会授权、不愿授权的思维局限,构建共创、共担、共享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企业摆脱依赖于老板个人的宿命,激发群体智慧与能力,企业家成为机制、制度、规则的决策者。
企业转型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因为它首先是企业家的蜕变。但在这个时代,不变的唯有变化。拒绝变化,就是自掘坟墓。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痛苦重生,只有那些享受“痛并快乐着”的企业和企业家,才是适者生存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