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热线:400-718-0021
相关链接
医药行业
行业现状
医药行业作为不断发展的朝阳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
药物根据原料来源、生产工艺的差别,药品包括化学药、生物药、中药等。药品市场生物药增长迅速,但仍以小分子化学药为主。
化学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生产的药物,分子量一般在1000Da以下,也可以看作小分子药物。总体来说合成咨询工艺成熟,咨询壁垒相对较低。
生物药:利用生物体、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系列治疗制品,分子量一般在1000Da以上,即大分子药物。生产咨询工艺相对于化学药而言,更为复杂,咨询壁垒较高。生物药的发展催生各类新型咨询的应用,在生物药中,根据咨询平台的差异,又可以分为单抗、双抗、ADC药物、细胞治疗、干细胞、基因治疗等。
我国医药市场规模2014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万亿元,2018年达到1.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1%;预测2023年将达到2.1万亿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率为7%,高于全球年均增速。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医药行业包括上游医药原料、医药研发;中游医药和医疗器械的生产;下游医药流通和医药服务等。
二、行业特点
人口红利:推动中国医药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人口基数大和人口老龄化为医药行业需求提供了稳固基础。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2.54亿,约占总人口比例的18.1%,预计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62亿,占比达到25%。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增加,促进医药消费升级。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831元增长至2020年的32189元。
资本红利:融资渠道拓宽,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后,科创板开通后也为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强调医药企业的创新和咨询,为国内专注创新药研发、对资金需求大、尚未盈利或处于亏损状态的药企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政策红利:三医联动,加速创新药发展。医疗机构改革,大大提升管理效率。2018年3月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在原先医药、医保、医疗分而治之的局面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整合,将紧密相关的职能部门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医疗保障局三大新机构,机构整合将使得政策推进更加顺畅。
三、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一)化学药将得到快速发展
在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步得到市场认可下,生物药在全球销售额TOP10的占比快速上升。全球Top10药中,生物药从2006年的3席提升至2018年的8席。2000年以来,尤其是近几年,相比于化学药物市场渗透速度,生物药增长迅速。2014-2018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由2800亿美元增长至4400亿,复合增长率高达12%,而同期化学药市场增速仅3.5%。我们认为,国内生物药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也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医药研发创新迎来发展机遇期
国内创新研发绝对投入量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几年已呈现出较高增速。据统计2013年以来,国内上市药企研发投入绝对量一直远低于美国。直至2019年,国内上市药企累计研发投入仅有205亿元,而同期美国这一数据高达852亿美元。从研发投入营收占比来看,2013年以来,国内上市药企研发投入营收占比一直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与美国相比,国内上市药企研发投入营收占比差距逐年缩小,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创新药引发CXO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在政策的推动下,创新药得到快速发展,而创新药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除了传统药企外,也催发了CXO行业发展。近年来持续增长的药物研发投入是CXO行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力。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预计全球CXO市场规模达到847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为9.7%左右,其中CRO市场规模达到579亿美元,5年CAGR为9.7%左右;CDMO市场规模达到268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为10.7%左右。因此,我们认为,在十四五期间,在创新药高度景气下,中国CXO市场也将快速发展。
(四)“互联网+”医疗迎来快速发展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速了“互联网+”医疗服务落地实施。互联网医疗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咨询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2020年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政策密集出台,发挥非接触式互联网医疗优势,催化了行业快速发展。
(五)医药行业集中化,医药产业园快速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国内生物医药园区建设迅勐发展,随着我国生物产业园区的产业化支撑环境不断优化,新药研发产业链正逐步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聚集和延伸。
四、中和企略解决方案
针对医药行业发展特点,中和企略提供企业战略规划、集团管控、组织管理、流程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风险与内控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个性化咨询服务。
1、战略规划咨询
对于企业的战略规划,采用战略分析框架,进行企业的个性化战略咨询。主要咨询内容包括战略目标、战略定位和战略发展路径的设计。
2、集团管控咨询
遵循以评估组织战略、产品、 能力三大要素为核心的管控模式选择原则,在清晰集团总部和下属单位组织定位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界定管理层级及各自在各专业领域管控的具体广度和深度,形成相应的管控模式。
3、组织创新咨询
从组织状态诊断、战略导向、管控模式、关键职能、机构设置、运营机制、制度与流程体系等方面对企业的组织进行具体优化设计,以保障战略落地。
4、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在战略规划和组织优化的基础上为制造型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定岗定编、岗位工作分析、人力素质测评、绩效薪酬体系设计和培训。
5、制度体系建设咨询
从企业制度体系现状评估开始,在制度体系框架建设、制度体系内容建设、制度落地实施体系建设、制度评估体系建设以及对制度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使制度成为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工具。
6、风险与内控咨询
在合规型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企业目前所面临的整体风险,将这些风险全部纳入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企业风险的全内控管理,确保企业在风险可控的状态下运行。
7、企业文化咨询
通过诊断企业的文化类型及管理模式,锁定企业的核心价值。经全员共识确定基于核心理念的关键时刻,并形成相应原则与机制,强力打造组织的文化磁场。着重关注员工的敬业度,工作氛围及管理模式,为企业实效解决企业文化根植实施的核心关键问题,助力企业持续提升价值,永续发展,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