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热线:400-718-0021
相关链接
交通运输行业
一、行业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指使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者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得到转移的业务活动。包括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和管道运输服务。陆路运输包括铁路和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中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公路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交通运输部初步统计,2020年中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752亿元,同比增长7.1%。分运输方式看,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25883亿元,同比增长10.4%,而铁路和航空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均为负增长。
在货物运输方面,国内以多式联运为重点,以基础设施立体互联为基础,努力推动形成“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空则空”的运输局面,优化运输结构。
2020年全国货运总量完成463.45亿吨,同比下降0.5%,已基本回补疫情造成的缺口。分运输方式看,民航货运量降幅最大达到10.2%,公路、水路货运量分别下降0.3%和3.3%,而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3.2%。
2020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5.5亿吨,同比增长4.3%;内、外贸吞吐量分别完成100.5亿吨和45.0亿吨,同比分别增长4.4%和4.0%;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亿标箱,同比增长1.2%。国内港口货物吞吐量相对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目前,国内港口物流逐渐突破单一装卸货物的简单功能,向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发展。各大港口物流园区借助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各类先进的物流仓储咨询、自动化装卸设备,将物流产品输送到港口,形成综合功能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将货物中转到国内外的其它区域,通过现代化的运输主线,汇聚仓储、包装、运输、信息服务的港口物流服务中心,或与其相关联的物流园区,使之成为层次更高、服务更优的物流网络节点。
二.行业机遇
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公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5年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交通运输业迎来政策机遇。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预计2021-2035 年全社会旅客出行量/货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3.2%/2%/6.3%;到2035 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有力支撑“全国123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我们认为《纲要》将加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客货运输需求,建议关注产业链机会。
航空机场:提升机场运行效率,保障航司运营发展对于民航业,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要包括国家民用运输机场和国家航路网络。
到2035 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将达约400 个(民航局:截止2019 年底为238 个),形成包括世界级机场群、国际航空枢纽、区域枢纽、非枢纽机场、通用机场的多层次体系。其中,加强枢纽机场的路网连通性,将有助于机场群分工协作,改善运行效率;构建清晰顺畅的国际航路网,提高网络容量和先进性,有助于释放民航比较优势,为航司发展提供保障。
公路铁路:高速铁路里程翻番,高速公路供需匹配2021-2035,《纲要》预计高铁里程将翻番,形成“八纵八横”主通道;高速公路新增里程供给与出行需求基本匹配。
需求侧,《纲要》预计2021-2035旅客出行量(含小汽车)年均增速约3.2%,其中高铁/民航/小汽车占比不断提升,全社会货运量年均增速约2.0%(2019 年高速公路客车流量(以小汽车为主)同比增长8.3%,货运量同比增长4.2%)。
供给侧,《纲要》预计2035 年将实现高铁7 万公里、普铁13 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16 万公里、普通国道30 万公里,分别较19 年增长约100%/25%/47%/17%。
3. 航运港口:外贸货运长期增长,大宗散运高位运行2021-2035,《纲要》预计外贸货运维持长期增长,大宗散货运量高位运行;东部地区货运需求仍保持较大规模,中西部地区增速将快于东部地区。
根据《纲要》,到2035 年,国家高等级航道将达到2.5 万公里左右,全国沿海主要港口27 个,内河主要港口36 个。另一方面,《纲要》明确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发展以中欧班列为重点的国际货运班列,强化国际航运中心辐射能力,拓展国际海运物流网络,建议关注航运业和物流业的融合。
快递物流:航空快递和多式联运大有可为
2021-2035,《纲要》预计邮政快递件量年均增长6.3%,要求加快航空物流发展,打造“全球123 快货物流圈”(国内1 天、周边国家2 天、全球主要城市3 天),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升级,快递物流企业出海获得更大支持。多式联运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纲要》要求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发展高铁快运,推动双层集装箱铁路运输发展,建议重点关注公铁联运行业。
三、行业发展趋势
便利化趋势: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交通体系,一种是客运为主的交通体系,称为“客运型”;另一种是以货运为主的交通体系,称为“货运型”。从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从“货运型”交通体系发展到“客运型”交通体系是必然的规律。而在“客运型”交通体系中,没有一种交通方式能比家庭小汽车更加快捷和便利。这也是发达国家小汽车必然进入家庭的根本原因。
高速化趋势:怎样提高运输的速度,一直是交通运输业的最主要课题。尽管从马车到铁路又到飞机,运输的速度已经增长了几百倍。但是,对于每种运输方式来说,仍然有一个提高速度的问题。各种运输方式的高速化已经成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一直大力倡导提速,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大量修建都是这一倡议的结果。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提速仍然是大势所趋。
轻型化趋势:当前,资源短缺,能源不足,已成为世界性经济难题。要发展经济,单靠增加产量和成比例投入资源、能源,显然是不明智的。为此,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减少单位社会产品中的物料、能源含量,增加信息含量和社会化协作的产业轻型化发展道路。世界经济的轻型化发展趋势反映在交通运输业上,就是运输的结构发生变化。据统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消耗总量呈下降趋势,单位GNP需要的货运量也逐年减少。而与此相反的是,通信业务一直与GNP呈指数增长的关系。
科技化趋势:与传统咨询相比,高科技更加注重低投入、高产出,因此在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时,运用高科技已成为一种方向。
四、中和企略解决方案
针对交通运输业的特点,中和企略提供企业战略规划、集团管控、组织管理、流程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风险与内控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个性化咨询服务。
1、战略咨询
当前的交通运输行业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放松管制、民营化、并购和联盟等多方面因素的驱动也为行业中的新、老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交通运输企业应坚持科学发展观,选择适合国情和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战略。
中和企略为交通运输企业提供的战略咨询的内容包括:集团战略、业务战略、职能配套战略、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战略、战略资源筹划、企业重组战略、资本运作战略和战略实施等。
2、集团管控咨询
遵循以评估组织战略、产品、 能力三大要素为核心的管控模式选择原则,在清晰集团总部和下属单位组织定位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界定管理层级及各自在各专业领域管控的具体广度和深度,形成相应的管控模式。
3、组织与管理提升咨询
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是最为重要的,而组织结构设计则是介于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重要内容。交通运输企业应在组织结构和流程方面,以支撑战略的实施为根本原则,建立一套有效支撑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和运营流程,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水平和运营效率。中和企略为交通运输企业提供的组织结构和流程管理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企业管控、组织结构设置/优化、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与权限设计、业务流程优化、服务体系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设计。
4、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交通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乎其未来的发展,调配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应是其建立与实施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首要条件,交通运输企业应通过科学构建人力资源体系提升管理品质。中和企略为交通运输企业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建立、选聘体系设计、岗位价值评估、绩效管理体系设计、薪资激励体系设计、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设计。
5、制度体系建设咨询
从企业制度体系现状评估开始,在制度体系框架建设、制度体系内容建设、制度落地实施体系建设、制度评估体系建设以及对制度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使制度成为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工具。
6、风险与内控咨询
在合规型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企业目前所面临的整体风险,将这些风险全部纳入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企业风险的全内控管理,确保企业在风险可控的状态下运行。
7、企业文化咨询
通过诊断企业的文化类型及管理模式,锁定企业的核心价值。经全员共识确定基于核心理念的关键时刻,并形成相应原则与机制,强力打造组织的文化磁场。着重关注员工的敬业度,工作氛围及管理模式,为企业实效解决企业文化根植实施的核心关键问题,助力企业持续提升价值,永续发展,基业长青。